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韩国理学的始祖 安珦

2011-10-13

韩国理学的始祖 <b>安珦</b>
提起理学,人们大多会想起纸上谈兵或是学派之争。然而,以理学为本的正直而又清廉的书生文化是韩国重要的遗产。传到韩国的理学是在孔孟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由朱子集大成于一体而形成的。它作为书生们德行的最基本准则,备受推崇并被借以修身。理学是朝鲜王朝思想与实践的基础,而第一个将这种思想引入韩半岛的,是高丽的儒学家-安珦。
公元1243年,安珦出生在兴州(现庆尚北道丰基)竹溪,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研习学问,并且十分懂礼貌。安珦在18岁的时候就考中文科,当上了校书郞。当时的高丽,正是因元朝入侵而发生“三别抄之乱”的时期。为了躲避蒙古军的侵略,高丽迁都于江华岛。这时,在首都是否要重新迁回开京(现开城)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以元宗为中心的文臣们赞成迁都回开京,而武臣们则认为这是对蒙古的屈服,对此进行了强烈的反对,安珦因此在江华岛生活了一段时间。
之后,安珦历任“监察御史”、“尚州判官”等职,他在36岁的时候进入国子监(高丽的国立教育机关),为培养人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公元1289年,他跟随世子忠宣王来到元朝,对首都大都进行访问,第二年回国的时候,他的手中握着一本特别的手抄稿。
这个手抄稿正是《朱子全书》,里面收录了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有的文章。安珦将此书手抄一遍,并带回了高丽。理学强调为子孝,为臣忠,以礼治家,以信待人,修己以敬,以诚为事,在高丽因蒙古的侵略百姓痛苦不堪之时,这些思想像一丝曙光向安珦走来。从此,安珦数次往来于元朝与高丽,不但用心观摩元朝的学风,还派博士到中国描绘孔子七十二贤的画像并带回高丽。另外,他还购买乐器、经书和史书,为普及理学费尽心思。
为了这门新学问的兴起,他认为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他把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建造成当时的国立大学-泮宫。他还上奏国王,建议六品以上的官员捐献银品,七品以上的官员捐献布匹,并以此筹备建立了当时的奖学金机构“赡学钱”。通过这些努力,公元1304年,供奉孔子的大成殿终于建成,它隶属于开京的国学机构。安珦晚年,为了追随朱子,他根据朱子的号“晦庵”,给自己取号为“晦轩”。为了传播理学,安珦用尽了毕生精力,于公元1306年辞世,享年64岁。
安珦死后的影响可以说比生前的功绩还要辉煌。他死后,被国王尊为先生,他的牌位不但在韩国最早的赐额书院-“绍修书院”、“合湖书院”(忠清南道燕岐郡)、“道东书院”(全罗南道谷城郡)和“临江书院”(京畿道长湍郡)等处进行供奉,还被安置在成均馆、文庙等全国230多个乡校的大成殿里,每年春秋进行拜祭。高丽后期,豪门滥用权力、官吏腐败以及掠夺百姓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拯救腐败不堪的高丽而兴起的士大夫一族,在理学所揭示的人生道理中找到了答案,他们也以此为基础开创了一个以士族为根基的“理学王国”-朝鲜时代。而最早将理学传入韩国的朱子学家安珦也自然成为他们推崇的对象。也正是因为有了安珦,朝鲜王朝才得以稳固其政权,在韩半岛上统治了长达五百年的时间。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