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铁路历史可以分为开放期和日本强占时期、韩国战争与复原期以及现代化时期五个时期。
朝鲜王朝末期,朝廷成立亲近俄罗斯的内阁,从此俄罗斯在韩半岛占有各种开发权,不久美国等其他列强也加入争夺韩半岛开发权的行列。1896年,美国企业家摩斯得到京城(首尔的古名)至仁川铁路的开发权,可他很难筹资,于是1899年便将这项权利转让给了日本。当年9月,日本成立的京仁铁道株式会社开通了首尔鹭梁津至济物浦的(仁川的古名)总距离为33.2公里的铁路,这就是韩国铁路发展的开端。
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后,政府将铁路建设作为国营事业积极地推进。但是北韩发动韩国战争,铁路建设工程都不得不停止下来。
1962年《铁道法》付诸实行,随着人口在首尔等大城市集中,铁道厅开始大力发展首都及大城市的铁路建设,铁路成为主要交通途径。
为了提高铁路服务水平,政府开始吸收外国投资,引进高性能火车头和高性能列车。并为了提高速度,配备现代化信号装备。得力于政府的努力,1969年,首尔至釜山的火车运行时间缩短为4小时45分。1967年蒸汽列车完全被柴油列车所取代。
到了70年代,韩国迎来电铁时代,从中央线开始,首都圈铁路实行电铁化,地铁首次在首尔亮相。
7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韩国开始出现具备空调的列车。从此政府开始致力于列车的国产化,以独家技术生产列车与火车头,并在1980年11月首次投入太白线等路线使用。
到了80年代,铁路交通达到饱和状态,政府认为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最好,并为了扩大铁路需求,开始着手推进高速铁路(Korea Train Express:简称KTX)事业发展。1992年,高铁工程动工,历时12年,2004年第一期高铁工程完工,开通了往返首尔与釜山的京釜线高速列车,韩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高铁系统的国家。KTX最高时速达300公里,首尔至釜山的运行时间从过去的4小时10分缩短为2小时40分,如今缩短为2小时18分。经过多年的努力,2008年,韩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研发新型高速列车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