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时尚

在韩国培育中国宝宝

2020-10-30

导播(PD):金博

主持人(MC):南黎明 (平泽大学教授)

嘉宾:孙睿超(时事中国语学院中文讲师)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韩国来居住,有的是为了求学,有的是为了事业,也有的是为了爱情。其中不少家庭都要面对培养后代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韩国也能够传承中华文化并能够灵活运用中文,是所有中国爸爸和妈妈们的烦恼。本期节目有请在韩国生活的中国妈妈孙睿超,介绍一下她在这方面的烦恼和经验。



南:孙老师,您好!首先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孙:大家好,我是孙睿超,其实我这是第二次参加《韩国万象》节目了。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我们也可以算是熟人了。我来韩国17年了,现在扮演着很多角色:学院的老师,“睿妈在首尔”公众号的作者,首尔大大学院的学生,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南:你是位中国妈妈,那你的孩子中文教育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自己做得还算成功吗?

孙:我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确实是小有名气的,韩国很多最高水平汉语学习者,都曾经是我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教惯了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吧,当我面对呀呀学语的孩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之前的经验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在教自己孩子中文方面,我也要从零开始学起。不过,经过几年,我也慢慢地总结出一些经验。

我想分享的第一点是,父母应该坚持用自己的母语和孩子交流。很多生活在外国的父母,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很难坚持,但我还是最想强调这一点。

第二点是不要以为孩子听了不同的语言会感到混乱,孩子从小同时接触两种甚至三种语言,反而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好处。生活在双语环境的孩子比生活在一种语言环境中的孩子的大脑活跃度更强,这一点已经被语言学家验证过了。

第三点是,作为父母,如果觉得自己单打独斗很辛苦的话,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能说中文的环境,交几个说中文的朋友也是很好的办法。



南:除了语言,其实文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你在中国文化方面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孙: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通过了解文化来学习语言能让语言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在新冠疫情之前,我可能会推荐大家有时间和机会带孩子多回国,去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的腿脚被限制住了,这段时间却催生除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孩子们通过网上的课程、视频等形式“间接”感受中国,是当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南:很多中国妈妈们一开始都是特别积极努力,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不仅双语而且还拥有双重文化的“两国通”和“国际型人才”,但是后来都坚持不下去,因为各种原因孩子比较抵触。那你的孩子们怎么样呢? 

孙:我的孩子也经历了从抵触到接受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且这个时期比我想象的还长。我想从三方面来说一下:

一个就是要学会“等待”,父母们得能等孩子。作为家长还特别善于把“别人家的孩子”不同的优点“都”拿来和自己的的孩子比,这很不可取。

第二我想说一个理论就是“镜像神经元”。如果孩子还没有你所期待的某方面的能力,不如先给他看一些榜样,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第三就是坚持,特别是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输入。 



南:爸爸妈妈们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吧?你们有固定的聚会吗?

孙:比起爸爸,妈妈在育儿方面的关注度和付出都更多。所以孩子一般会和妈妈朋友的孩子走得更近,自然他们会与具有相似身份的中韩多文化家庭孩子的交流机会更多。一开始我们是私人聚会,2019年起在韩中国人组建了“中韩子女教育协会”。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学中文、学中国文化,孩子们互相碰撞,互相激发,学习汉语和文化的热情更高了。

另外一点很重要,中韩多文化家庭的另“一半”是韩国人。不要浪费了爸爸们的教育效果,爸爸也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传承韩国文化。我还想跟大家分享《教养的迷思》一书。说的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三件事:教会孩子如何离开家庭,给孩子选择好的环境,不做焦虑的父母。 (图片来自嘉宾)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